关于石材及瓷砖表面泛碱原因分析篇

关于石材及瓷砖表面泛碱原因分析篇

1、石材泛碱 1)天然石材结晶相对较粗,存在许多肉眼看不到的毛细管,花岗岩细孔率为0.5~1.5%,大理石细孔率为0.5~2.0%,其抗渗性能不如普通水泥砂浆,花岗岩的吸水率0.2~1.7%是较低的,水仍可由通过石材中的毛细管浸入面传到另外一面。天然石材的这种特性及毛细孔的存在,为粘接材料中的水、碱、盐等物质的渗入和析出并形成泛碱提供了通道。 2)粘结材料产生含碱、盐等成分物质。主要为镶贴砂浆析出Ca(OH)2(氢氧化钙)并跟随多余的拌合水,沿石材的毛细孔游离入侵板块,拌合水越多,移动到砂浆表面的Ca(OH)2就越多,水分蒸发后,Ca(OH)2就存积在板块里。 其他,如在水泥中添加了含有钠Na 的外加剂,粘土砖土壤含有的Na 、Mg2 、K 、Ca2 、C1-、So42-、C032-等,遇水溶解,会渗透到石材毛细孔里,形成“白华”等现象。 粘结材料产生的含碱、盐等成分物质是渗入石材毛细孔产生泛碱的直接物质来源。 3)水的渗入。由于外墙接缝用水泥细砂砂浆勾缝,令防水效果差;地面水(或潮湿)沿墙体或砂浆层侵入石材板;安装时对石材洒水过多等原因,使水入侵石材板,并溶入Ca(OH)2和其他盐类物质进入石材毛细管形成泛碱。可见,水是泛碱物质的溶剂和载体。 2、瓷砖泛碱 粘贴使用的强碱性水泥中的强碱与空气中的酸性溶液,一般为酸雨或工业、生活酸性物质,如碳酸等反应生成的盐类,经水的动力将生成物的盐带到瓷砖的表面,待水干涸后,这些盐类则以结晶化的形式出现在瓷砖或石材表面上。其形式有粉末状、细丝状、粒状、蜂窝状等,所以,泛碱也叫析盐、盐类晶化。 其基本的形式是酸性溶液 碱——盐 水,如2NaOH H2SO4---Na2SO4 2H2O生成的硫酸钠盐却又易溶于水,遇到很充分的水就会形成离子溶液,很快离开原盐所在的部位,游离扩散到瓷砖、石材其他部位,待水分干燥后,又会在扩散到的部位重新析出盐分,形成新的泛碱、盐析现象。
下一篇:花岗岩小知识
相关资讯:

Copyright   ©   嘉祥张艺石业有限公司   www.mingya68.com   版权所有   技术支持:  

企业分站:
浙江 安徽 江西 湖北 湖南 广东 海南 广西 四川 贵州 云南
Baidu
map